成果申报书

当前位置: 首页 >> 成果申报书 >> 正文

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发布人: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2018-05-03     浏览次数:

第一、在时间维度上:机械学科“卓越计划”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上采用的“2+1+1”和“2.5+0.5+1”弹性培养模式,以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个性化培养需求。其中,“2”和“2.5”分别代表校内培养2年或2年半;中间的“1”和“0.5”代表国际化培养1学年或半年;最后的“1”则代表企业化累积培养1学年。

第二、从空间维度上:人才培养方案划分为“校内培养”+“国际化培养”+“企业化培养”3个阶段。此外,我们也意识到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一定是双向互动的,突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一定要把“卓越计划”的学生完全置身于企业真刀真枪的工程实践中去,且必须校企协同一致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才能避免“卓越计划”最终落入培养“技术工人”或完全是“顶岗实习工”的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窠臼,基于此理念,改革与实践的重点在“双向互动国际化培养”和校企深度协同企业化培养环节。

第三、在双向互动国际化培养方面

(1)采取了系列措施加强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全英文教学师资队伍及国际化课程的建设力度,探索出了一条覆盖本科生、优秀研究生乃至青年骨干教师的双向互动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

(2)在境外高校的选择上,确定了马来西亚、韩国、美国等若干所人才培养规格及办学定位不同、培养成本及国际化程度不同的国外大学作为合作伙伴,以适应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3)积极申请国家及学校层面建设经费全力支持学院青年教师赴境外高水平大学研修,以提升其全英文授课水平。

(4)持续派出青年骨干教师赴与本成果直接相关的境外大学开展教学和科研合作,以互换交流的形式引进境外合作大学专业教师承担本校“卓越计划”授课任务,以打造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全英文教学团队,并形成可持续发展机制。

第四、校企深度协同培养方面:校企双方共同拟订人才培养目标并设计培养方案,共同参与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专门设置了企业培养方案,实施“双导师”负责制,要求“卓越计划”本科生毕业设计必须在校内和企业学业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在企业完成,毕业设计题目原则上必须来自企业实际研发或科技项目。为保证本科毕业设计的质量,对参与“卓越计划”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其过程考核设置中期检查答辩和终期毕业答辩两个环节每个环节答辩组成员中,来自企业一线工程技术人员比例不得低于40%。学生最终的毕业设计成绩由企业高校、学业导师共同给出

分享:

上一条:成果拟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下一条:成果创新点

关闭